close

在蘇州的第一個行程就是
『留園』

留園】引用於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105061506176 
蘇州留園    
留園位在閶門外,佔地約50畝,為蘇州四大名園之一。
原為明嘉靖時太仆寺少卿徐泰時的東園,清嘉慶時劉恕改建,稱寒碧山莊,
俗稱劉園,當時以造型優美的湖石峰十二座而著稱。
經清太平天國之役,蘇州諸園多毀於兵燹,而此園獨存。
光緒初年易主,改名留園。俞樾在《留園記》中譽之為吳中名園之冠。 
現在的留園大致分為中部、東部、北部、西部四個部分。
中部以山水為主,為原留園所在,是全園的精華所在。
東、西、北部為清光緒年間增修。入園後經兩重小院,即可達中部。
中部又分東、西兩區,西區以山水見長,東區以建築為主。
西區南北為山,中央為池,東南為建築。主
廳為涵碧山房,由此往東是明瑟樓,向南為綠蔭軒。
遠翠閣位於中部東北角,聞木樨香處在中部西北隅。
另外還有可亭、小蓬萊、濠濮亭、曲溪樓、清風池館等處。
東部的中心是五峰仙館,因梁柱為楠木,也稱楠木廳。
五峰仙館四周環繞著還我讀書處、揖峰軒、汲古得綆處。
揖峰軒以東的林泉耆碩之館設計精妙、陳設富麗。
北面是冠雲沼、冠雲亭、冠雲樓以及著名的冠雲、岫雲和端雲。
三峰為明代舊物,冠雲峰高約9米 ,玲瓏剔透,有江南園林峰石之冠的美譽。周圍有貯雲庵,佳晴喜雨快雪之亭。 
留園以結構精巧取長。
花窗設計別出心裁,獨具匠心,把花紋圖案設計在窗櫥上,
中間留出較大的空間,使窗外的景物透入室內,
看上去就像墻上挂了幾幅生動活潑的圖畫一樣。
全園佈局緊湊,結構嚴謹,廳堂宏麗,庭園幽深,重門迭戶,
移步換景。留園建築數量較多,其空間處理之突出,
居蘇州諸園之冠,充分體現了古代造園家的高超技藝和卓越智慧。

 


在蘇州的第二個行程就是
『寒山寺』
去那邊可以敲鐘
不過要付錢
但是重要一件事喔
就是啊
鐘不可以亂敲呀
如果敲四下
會有人出來幫你剔頭喔
因為四大皆空啊

【寒山寺】引用於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205072513619 
蘇州寒山寺 
「寒山寺」建於南北朝時梁天監年 間(大約西元502~519)
初名「妙利普明塔院」。
 
相傳唐太宗時代高僧寒山、 拾得曾在這裡修行,
所以更名「寒山寺」。
 
寺曾經數次重建,現在的寺宇,為太平天國以後新建。
寺鐘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被日本人運走,下落不明。
 

蘇州寒山寺,因張繼《楓橋夜泊》詩: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而蜚聲中外。
 
但正因過於著名,寺內之大鐘於抗戰期間曾遭日寇劫去,
至八十年代中日交好後才獲送還。
 
寒山寺每年都有一百二十多萬遊客參觀,
絕大多數都是為尋找「夜半鐘聲到客船」的意境。

 

在蘇州的第三個行程就是
『虎丘』
有沒有看到我們後面四個字啊
聽說虎丘是唐伯虎寫的喔


【虎丘】引用於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405122910532 
蘇州虎丘最神秘、最吸引人的古跡是劍池。
從千人石上朝北望去,
別有洞天圓洞門旁有虎丘劍池四個大字,
每個字的筆畫都有三尺來長,筆力遒勁。
據《山志》等書記載,原為唐代大書法家顏真卿所書,
后因年久,石面經風霜剝蝕,
虎丘兩字斷落湮沒。在明代萬歷年間,
由一個名叫章仲玉的蘇州刻石名家照原樣鉤摹重刻。
所以在蘇州有假虎丘真劍池的諺語。
也有人說這句話是指闔閭之墓的秘密。


  進入別有洞天圓洞門,
頓覺池暗生寒氣“、空山劍氣深
氣象為之一變。舉目便見兩片陡峭的石崖拔地而起,
鎖住了一池綠水。池形狹長,南稍寬而北微窄,
模樣頗像一口平放著的寶劍,當陽光斜射水面時,
給人以寒光閃閃的感覺,即便是炎夏也會覺得涼颼颼的。
水中照出一道石橋的影子。抬頭望去,
拱形的石橋高高地飛懸在半空,此情此景顯得十分奇險。
石壁上長滿苔蘚,藤蘿野花又像飄帶一樣倒挂下來。
透過高聳的岩壁仰望塔頂,有如臨深淵之感。
這就是名聞中外的古劍池遺址。


  劍池廣約六十多步,深約二丈,
終年不干,清澈見底,可以汲飲。
唐代李秀卿曾品為天下第五泉


  據方志記載,劍池下面是吳王闔閭埋葬的地方。
之所以名為劍池,
據說還因入葬時把他生前喜愛的專諸魚腸

等三千寶劍作為殉葬品,同時埋在他的墓裡。
但《元和郡縣志》卻記載:秦皇鑿山以求珍異,
莫知所在﹔孫權穿之亦無所得,其鑿處遂成深澗。
后來演變而為劍池。總之,劍池究竟是怎樣形成的,
吳王墓是否在劍池下面。說法頗多,莫衷一是。


  1955年整修虎丘,疏浚劍池。
當時曾刷洗苔蘚,核實劍池東側岩壁上確有

明代長洲、吳縣、昆山三縣令吾翕等人
以及唐寅、王鏊等人的石刻記事兩方,
載有明正德七年(1512)劍池水干,
於池底發現吳王墓門的簡單情況。
后來又戽干池水,出清污泥,又見劍池兩壁自上到底切削平整,
池底也很平坦,沒有高低欹斜現象,
顯然是由人工開山劈石所鑿成。
池南有土壩一個,與石壁三面相連,
面積約四隻八仙桌大小,低於平時水面三尺,
是人工筑成用作蓄水的。由於池北最狹處,
發現一個洞穴和向北延伸約一丈多長的隧道,
可容身材魁梧的人單獨出入,舉手可摸到頂,
從上到下方正筆直。不難推斷,
也是人工開鑿而成。盡頭處為一喇叭口,前有 一米 多隙地,
可容四人並立,而無回旋余地。前面有用麻礫石
古之謎。

能存在某種秘密。但是吳王墓是否即在其中,
在未經考古發掘証實之前,尚是千
述種種跡象分析,
劍池很可能是為了掩護呈王墓而設計開鑿的。
墓門后面也很可
規模肯定很大,
墓室設計也必然會相當精密和隱蔽。
從虎丘后山由泥土堆成和上
這樣夸大的描寫,
雖然不一定可信,但作為春秋末年五霸之一的吳王之墓,
建筑
象運土鑿池,四周廣六十裡,
水深一丈……傾水銀為池六尺,黃金珍玉為鳧雁。

據記載,闔閭之葬,穿土為山,積壤為丘,
發五郡之士十萬人,共治千裡,使
人工琢成的長方石板四塊,
一塊平鋪土中作底座,三塊橫砌疊放著,
好似一大碑
蝕,顯露出橫斜稀疏的石筋。
根據形制分析,這是一種洞室墓的墓門。
劍池是豎
第二塊石板門的石質不同於虎丘本山的火成岩,表面平整。
由於長期受池水侵
石。每塊石板的面積約二尺半高,
三尺多寬。第一塊已脫位,斜倚在第二塊上。

穴,南北向,池底的石穴是通路,
這和春秋戰國時代的墓制形式是完全相符的。

等蘇州的行程結束之後

我們就去吃中餐

也代表結束『蘇州』

要迎接新的城市『揚州』

-----------------
但是去了揚州晚上就沒有任何的行程了

所以臨時決定要去一個自費的景區

就是『烏鎮』

大約要二個小時的車程吧

在裡面看了多好水上人家
 
也搭了那邊的小船

我個人是怕死了

因為有一位丫伯一直動來動去的

我都快要嚇死了

就這樣
結束了烏鎮之旅

我們就真的去下一個城市『揚州』

也是一樣吃完晚餐就回飯店

然後自由活動了

只是去吃晚餐又發生事情

且一樣又是我們這一桌




這是我們去揚州的鬧區所拍攝
街頭拉二胡的伯伯
  

這就是揚州的文昌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映竹 的頭像
    映竹

    你好!這是映竹的世界

    映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